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15362002807

健康生活

你的煲汤技巧该更新了!简单一步,秒变“五星大厨”

饥肠辘辘时,一碗骨汤下肚

既暖胃,又满足

咂摸一下嘴,唇齿留香



排骨汤、鲫鱼汤、参鸡汤

...... 

想煲一锅既营养又美味的汤

可没那么简单哦~

跟着知姐来更新你的煲汤技巧吧

简单一步,秒变“五星大厨”



一碗汤的健康价值


很多同学不知道

汤中的营养在于肉

不同的肉质富含的营养也不同

 

骨汤

肉和骨头在“温和”的熬制过程中

会缓慢、有序地释放

脂类、磷酯类、蛋白质、肽、胶原蛋白和钙

这些成分在汤中“抱在一起”

形成很小的纳米颗粒

小到只能用显微镜才看得到

这些小颗粒能被口腔黏膜上的巨噬细胞

(一种免疫细胞)

很自然地“吞入”

从而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和疲惫



生活中

我们见过不少人喝下一碗骨汤后

就觉得舒服多了

这不是单纯的心理感受哦~

而是骨汤中的一些物质

调节了人体免疫细胞的状态

帮我们缓解了不适

 

鱼头汤

鱼头含有优质动物蛋白

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脂肪含量低,DHA、EPA含量高于鱼肉

有助降血脂和健脑

鱼汤煲好后放置一段时间

表面会有一层薄皮

鱼汤皮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喝点有益身体健康



敲黑板:

排骨汤皮在平衡膳食基础上

偶尔吃上一次也无妨

但频率不要太高

否则高脂肪会对心脑血管不利

建议喝排骨汤等肉汤时

最好把上面的浮油用勺子撇掉再喝

 

鸡汤

鸡肉性温,能够补虚,缓解风寒感冒

鸡汤经过长时间文火煮炖

会溶出一些氨基酸、水溶性矿物质

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敲黑板:

鸡汤煲的时间长,汤内嘌呤含量会增加

油脂含量和热量也较高

三高人群、胆囊炎、肾功能不全者

痛风患者和风热感冒人群不适合喝鸡汤


虽然汤汁内含有一定量的营养元素

如氨基酸、矿物质和脂肪等

但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仍存在于肉中

喝汤时要适当食

富含肉质蛋白的动物性食材

或富含优质蛋白的豆类食品

切勿食不得法,既浪费了食材

也无法实现喝汤的健康功效



煲汤1.5小时营养更佳


俗话说老火靓汤

就是说长时间慢火煲煮的汤味道更鲜美

那么煲汤时间越久

汤中营养成分会越高吗?

NO,NO,NO

快来瞅瞅专家的研究结果


食材

时长

效果


1.5小时

基本可达到较高的营养价值,继续加热,汤中的营养素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减慢。

乌鸡、排骨、老母鸡、猪蹄

2-5小时

蛋白质溶出量仍然很少,而且其中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蛋白质比例也偏低。同时,脂肪溶出量逐渐升高。


6-7小时

费燃气费精力,从汤中获取的营养物质也没有显著提升。


结果表明

煲汤应兼顾口感和营养

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足够了

喝汤同时吃些肉,营养摄入更全面

 

敲黑板:

如果汤里要放蔬菜

要等汤煲好后放入蔬菜

软烂即可

这样有助于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5个技巧煲出一锅好汤


熬出一锅好汤当然需要手艺

五星大厨的煲汤诀窍

往下看


炊具选瓦罐

使用瓦罐熬制的汤色泽乳白

口感醇厚,肉质细腻

在色泽、滋味、香气、肉质四个方面

均优于高压锅和电磁炉熬制的鸡汤

因为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

传递给里面的原料

从而使熬出的汤滋味更鲜醇

原料更酥烂。 


冷水下锅

煲汤时,食材一定要冷水下锅

水的重量最好是其他材料重量的3倍

如果中途发现水太少

应该加些开水

防止温度突降造成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

影响汤的味道和营养

 

小火慢煨

沸腾时间保持在开锅后5分钟以内

否则就会成奶汤

里面的汤料会变散发柴

此后调成小火慢慢熬煮到所需时间即可

文火能使鲜香物质溶出得更多

汤色更清澈,味道更浓醇


不要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

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

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

煲汤前

了解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

比如,西洋参性微凉

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



另外

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

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

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

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


最后再放盐

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

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应该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

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

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

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


掌握了上面的技巧

同学们也能煲出一锅美味又营养的好汤啦~

爱喝汤的同学别忘了点个好看

让我们知道哦~




受访专家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饶平凡

中国注册营养师、航天中心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 马跃青

中国注册营养师  陈彩霞
国家高级烹饪技师 王慧宇